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充电速度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。许多车企和充电桩运营商宣称其设备支持超高功率充电,例如“峰值功率120kW”,但实际使用中,用户却发现充电速度远低于标称值。本次测试针对这一现象展开,揭示充电功率虚标的真相。
某品牌充电桩标称“最高支持120kW快充”,但多位车主反馈,实际充电功率仅能达到70kW左右,充电时间大幅延长。为验证这一现象,我们选取了不同品牌充电桩,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比测试。
环境控制:测试在25℃恒温环境下进行,确保电池温度适宜。
车辆选择:采用同一款支持120kW快充的电动汽车,电池SOC(电量)从20%开始充电。
充电桩对比:选取标称120kW的充电桩(A品牌)和另一家标称100kW但实际表现稳定的充电桩(B品牌)进行对比。
A品牌充电桩:初始功率短暂达到90kW,随后迅速降至70kW并维持,全程未接近120kW。
B品牌充电桩:稳定输出95kW左右,接近标称值。
进一步分析发现,A品牌充电桩的“120kW”仅为理论峰值,实际受限于电网负荷、散热能力及电池管理系统(BMS)调控,难以持续高功率输出。
模糊宣传:部分厂商以“峰值功率”作为营销噱头,但实际稳定功率远低于此。
技术限制:充电功率受电池温度、SOC、电网电压等多因素影响,厂商未充分说明。
标准缺失:目前行业对“快充”定义不统一,导致消费者容易被误导。
关注实际充电曲线,而非标称峰值功率。
优先选择口碑良好的充电桩品牌。
呼吁行业制定更严格的测试标准,规范宣传话术。
【本文标签】 充电速度虚标、120kW快充测试、新能源汽车充电、充电桩功率、行业乱象
【责任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