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电动汽车(EV)市场加速发展的背景下,充电标准之争愈发激烈。目前,CCS2(Combined Charging System)、中国国标(GB/T)和日本CHAdeMO三大充电协议呈现“三国杀”态势,各自占据不同市场份额,并影响着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。
CCS2由欧美车企主导,是当前欧洲、北美和大洋洲的主流充电标准,其优势在于高功率(350kW+)和兼容交流(AC)与直流(DC)充电。随着特斯拉在欧洲转向CCS2接口,其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。据统计,2023年CCS2在全球公共快充桩占比超50%,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。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自主制定了GB/T 20234标准,并凭借政策推动成为国内唯一合法充电协议。截至2023年,中国公共充电桩中超90%支持GB/T,同时该标准正随中国车企出海(如比亚迪、蔚来)向东南亚、中东等市场扩展。
CHAdeMO由日本车企(如日产)推动,早期在全球快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。然而,由于功率上限较低(早期仅50kW,最新版本200kW)及欧美转向CCS2,其份额持续下滑。目前,CHAdeMO在全球快充桩占比不足10%,主要在日本本土和部分海外市场(如泰国)使用。
CCS2或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,并向新兴市场渗透。
中国国标可能凭借市场规模和“一带一路”政策扩大海外影响。
CHAdeMO面临淘汰风险,但可能在日本及特定市场维持小众应用。
这场充电协议“三国杀”的终局,可能取决于中美欧三大市场的政策博弈,而多协议兼容或将成为过渡期解决方案。
【本文标签】 CCS2充电标准 国标GB/T充电 CHAdeMO充电协议 电动汽车充电标准对比 全球充电桩市场份额 快充技术发展趋势
【责任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