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东南亚电动车(EV)市场的快速增长,充电标准之争日益激烈。中国、欧洲和日本的充电技术标准正在该地区展开角逐,各方希望通过技术输出和基础设施合作抢占市场主导权。这场标准之争不仅关乎经济利益,更将影响未来东南亚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格局。
中国凭借成熟的电动车产业链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积极推广国标GB/T充电标准。泰国、印尼等国家已引入中国车企(如比亚迪、哪吒)的投资,配套建设GB/T充电桩。中国标准成本较低,且得到本土供应链支持,在政府合作项目中占据优势。
欧洲的CCS2标准凭借高功率快充和全球化优势,受到跨国车企(如大众、宝马)的推崇。马来西亚、新加坡等较发达市场更倾向CCS2,以满足高端电动车需求。此外,CCS2与欧美市场兼容,有利于出口导向型国家。
日本的CHAdeMO曾是早期主流,但受限于本土电动车规模萎缩,推广力度减弱。目前,日产等车企仍在东南亚部分市场支持CHAdeMO,但随着中欧标准的挤压,其市场份额正逐步下滑。
东南亚各国政策不一,可能形成多标准并存的局面。例如,泰国主推中国标准,新加坡偏好CCS2,而越南则尝试混合布局。长期来看,中国标准或凭借成本和政策支持占据较大份额,但CCS2仍将在高端市场保有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