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,超充站(尤其是大功率液冷超充)成为行业新风口。以1200kW液冷超充站为例,单站建设成本主要包括:
设备成本(占比约50%):液冷超充桩单枪功率600kW,双枪配置,单桩成本约40万元,4桩总投入160万元。
电力增容(占比30%):1200kW需至少1250kVA变压器,电力改造费用约80-100万元。
土地与基建(占比15%):场地租金、雨棚、监控等配套设施约50万元。
运营维护(占比5%):智能管理系统、人工巡检等年成本约20万元。
合计初始投资约300-350万元(视区域电价和地价浮动)。
假设单站日均服务80车次,单度电服务费0.5元,充电效率90%:
年营收:80车次×120度/车×0.5元×365天≈ 175万元
年成本:电费(0.6元/度)约63万元 + 运维20万元 + 土地摊销10万元 ≈ 93万元
年净利润:175万-93万= 82万元
回本周期:初始投资350万÷82万≈ 4.3年(含补贴可缩短至3年)。
高效快充:液冷技术支持10分钟补能400公里,提升用户粘性。
政策红利:多地提供充电设施建设补贴(最高30%)。
增值空间:广告、储能、V2G等模式可进一步增收。
结论:1200kW液冷超充站虽前期投入高,但高周转率与政策支持可保障4年内回本,长期收益显著,是布局新能源基建的优质选择。
【本文标签】 超充站建设成本、液冷快充投资、1200kW充电桩、充电站回报周期、新能源充电桩
【责任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