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新能源重卡在干线物流领域的应用加速落地,而补能方式的选择成为关键。目前,换电站和超充站是两大主流技术路线,本文基于实际运营数据,对比两者在效率、成本、适用性等方面的表现,为行业提供参考。
换电站:单次换电仅需3-5分钟,接近传统柴油车加油效率,可实现“即换即走”,适合高频次、高时效的物流场景。
超充站:800V高压超充可在15-20分钟内将电量从20%充至80%,但仍需司机等待,且电池长期快充可能影响寿命。
换电站:单站建设成本约500-800万元,电池储备占用较大资金,但可通过“车电分离”模式降低用户购车成本。
超充站:单桩建设成本约100-200万元,电网扩容需求较高,长期电费成本优势明显,但需考虑电池衰减带来的额外维护费用。
换电站:更适合固定线路、高频运输场景(如港口、矿区),但换电标准尚未统一,跨品牌兼容性差。
超充站:灵活性高,适配不同品牌车辆,适合长途干线物流,但需密集布桩以缓解续航焦虑。
换电模式在标准化推进后有望成为封闭场景首选,而超充站随着电池技术进步(如固态电池)可能更适合开放路网。短期来看,两者或将并行发展,共同推动新能源重卡普及。
【本文标签】 重卡换电站与超充站对比-干线物流补能方案数据解析
【责任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