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《私桩共享经济遇冷:平台日活下降70%的深层原因》
来源: 时间:2025-07-17

近年来,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,私人充电桩共享经济一度被视为解决充电资源紧张的新模式。然而,近期多家共享充电平台的数据显示,用户活跃度大幅下滑,部分平台日活下降高达70%。这一现象背后,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原因?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05201

1. 供需错配:资源分布不均

私人充电桩主要分布在住宅区,而充电需求高峰往往出现在商业区或高速公路服务区,导致供需错配。许多用户发现,共享私桩要么距离太远,要么被车主自用占用,实际可用率低。

2. 体验不佳:效率与成本问题

公共快充桩的普及让用户更倾向于选择30分钟快充,而非共享私桩的慢充模式。此外,私桩共享涉及电费、服务费、停车费等多重成本,综合费用甚至高于公共充电桩,性价比不高。

3. 信任与安全隐忧

部分车主担心共享私桩会加速设备损耗,或引发安全隐患(如电路过载、他人误操作等)。同时,小区物业对私桩共享的监管限制也增加了使用门槛。

4. 平台运营模式单一

多数平台仅提供简单的预约功能,缺乏动态定价、错峰激励等精细化运营手段,难以调动供需双方的积极性。

5. 政策与行业竞争影响

政府大力推动公共充电网络建设,快充站覆盖率的提升进一步挤压了私桩共享的市场空间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05259

未来展望

私桩共享经济若想破局,需优化资源匹配、提升用户体验,并探索与社区、车企合作的创新模式,否则恐难逃“昙花一现”的命运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