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《碳交易市场启动,充电站如何赚取“碳收益”?》
来源: 时间:2025-08-21

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启动,不仅标志着我国“双碳”战略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,更为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打开了全新的价值增长空间。对于充电站运营商而言,“碳收益”正成为除电费差价、服务费之外极具潜力的第三大收入来源。

屏幕截图 2025-08-21 120021

充电站碳收益的核心逻辑在于“碳资产”的创造与变现。每充一度绿电(光伏、风电等),相比燃煤发电可减少约0.8千克二氧化碳排放。日积月累,这些减排量经政府认证即可成为可交易的“碳资产”。当前北京、上海等试点市场,每吨二氧化碳价格已超80元,一座日均充电量6000度的场站,若全部使用绿电,年减排收益理论可达14万元。

要将潜力转化为真金白银,充电站需走通“方法论学-监测-核证-交易”全链条。首先,必须采用经生态环境部备案的《电动汽车充电站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》,精准量化减排量。其次,安装智能电表并与政府监测平台直连,确保数据不可篡改、可追溯。最后,选择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核证并签发减排凭证,方可在碳交易所挂牌交易。

前瞻布局的充电站已开始多路径提升碳价值。一方面,主动采购绿电,申请绿色电力证书,提升每度电的“含碳量”。另一方面,将碳收益与用户激励挂钩,推出“碳积分兑换充电券”等活动,增强用户粘性。更有企业探索“V2G(车辆到电网)”模式,通过低谷充电、高峰送电参与电网调节,创造额外碳收益。

屏幕截图 2025-08-21 155751

碳交易的本质,是将环保行为转化为经济价值。对充电站而言,这既是降本增收的商业机遇,更是凸显行业绿色贡献、提升品牌形象的战略窗口。随着碳价稳步上涨及强制减排行业扩容,提前布局碳资产管理的运营商,将在低碳竞争中赢得显著先机。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