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国家相关部门正式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,旨在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此次试点覆盖公交、出租、物流、环卫等领域,预计将带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扩容,同时也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更高要求。随着电动化进程加速,商用充电需求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,行业需提前布局,应对潜在挑战。
根据试点方案,到2025年,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将显著提升,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80%以上。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驱动,各地政府及企业正加快电动化车辆替换步伐。公交电动化已先行一步,而物流车、环卫车等商用车辆的电动化进程也在提速,预计未来三年将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。
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的快速推进,直接带动大功率快充、换电等商用充电需求激增。与私家车不同,商用车辆日均行驶里程长、充电频次高,对充电网络的稳定性、覆盖密度及充电速度要求更高。目前,我国商用充电桩布局仍存在区域不均衡、利用率低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,亟需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,优化运营模式。
面对即将到来的充电需求高峰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协同发力。一方面,充电运营商应加大高速服务区、物流园区、公交场站等场景的超充桩建设;另一方面,车企、能源企业可探索“光储充检”一体化、智能调度等创新模式,提升充电效率。此外,政策层面需进一步明确标准、加大补贴,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。
此次试点不仅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机遇,也是对充电基础设施的一次大考。唯有未雨绸缪,才能确保电动化转型行稳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