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市微鹏科技有限公司

充电桩研发 生产 安装 运营一站式服务

聚焦微鹏,了解行业动态

热搜关键词: 充电运营管理平台 汽车充电桩 电瓶车充电桩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《雄安有序充电项目:谷电利用率提升至89%控制策略》
2025
06-03

《雄安有序充电项目:谷电利用率提升至89%控制策略》

雄安有序充电项目通过智能控制策略实现谷电利用率89%的行业标杆,构建了用户减支、电网提效、社会减排的多赢格局。其创新实践验证了需求侧响应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价值,为全国推广有序充电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与运营经验,助力交通与能源领域协同低碳转型。
《工商业智能管理系统上线:可降低充电站能耗12%》
2025
06-03

《工商业智能管理系统上线:可降低充电站能耗12%》

微鹏科技推出工商业智能管理系统,通过AI动态调控充电站电力负载,实现能耗降低12%。系统具备实时监测、智能预测、远程运维等功能,助力企业减少电费支出,提升运营效率。试点案例显示,用户月均电费节省15%,充电效率提高8%。该系统适配多场景充电设施,为新能源行业提供高效节能解决方案,助力绿色低碳发展。
《企业园区充电桩配置标准研究:员工电动车渗透率达23%》
2025
05-30

《企业园区充电桩配置标准研究:员工电动车渗透率达23%》

针对员工电动车渗透率23%的企业园区,研究建议按10%-15%车位比例配置充电桩(快慢充比例1:3),每1000人需18个充电位。布局需区分办公区慢充与应急快充,配套智能管理系统优化效率。建设成本单桩0.8万-2万元,需符合地方政策并预留绿电接口。核心原则为“需求导向+弹性扩容”,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可持续性。
《直流快充桩获2023国标认证:10米外电磁辐射降幅达82%》
2025
05-30

《直流快充桩获2023国标认证:10米外电磁辐射降幅达82%》

2023年新国标认证直流快充桩实现技术突破,10米外电磁辐射降低82%,采用高频隔离与智能屏蔽技术,安全远超国际标准。新标推动行业升级,提升充电效率与兼容性,缓解公众健康担忧。政策将加速高辐射旧桩替换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。此举巩固我国在新能源基建的领先地位,为全球提供绿色充电示范。
《雄安V2G项目投运:首批500辆新能源车参与电网调峰》
2025
05-30

《雄安V2G项目投运:首批500辆新能源车参与电网调峰》

雄安新区投运国内领先的V2G项目,首批500辆新能源车参与电网调峰,通过双向充放电技术实现削峰填谷,单辆车年收益约2000元。该项目由国家电网、车企等联合开发,未来将扩大至万辆规模,推动“车-桩-网”协同发展,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样板,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。
《苏州工业园区光储充联供系统:峰谷套利年省电费82万元》
2025
05-29

《苏州工业园区光储充联供系统:峰谷套利年省电费82万元》

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光储充联供系统,结合光伏发电、储能调峰和智能充电,利用峰谷电价差实现高效能源管理。该系统年节省电费82万元,降低用电成本35%,减排二氧化碳420吨,同时缓解电网压力。这一模式兼具经济与环保效益,为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可推广的示范案例。
《国家电网车网互动示范:V2G车队参与电网调峰收益分配》
2025
05-29

《国家电网车网互动示范:V2G车队参与电网调峰收益分配》

国家电网V2G示范项目成功验证电动汽车参与电网调峰的可行性,通过聚合车队实现灵活充放电,有效缓解电网峰谷差。车主获得额外收益,电网提升运行效率,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。该技术为新能源消纳和智慧电网建设提供新路径,未来将加速规模化应用,推动能源低碳转型。
《区块链+充电桩支付验证:上海小区共享桩分账误差率0.02%》
2025
05-29

《区块链+充电桩支付验证:上海小区共享桩分账误差率0.02%》

上海某小区应用“区块链+充电桩”支付验证系统,实现共享充电桩分账误差率仅0.02%。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,自动分账至物业、运营商和业主,提升效率并增强信任。该项目为智慧社区能源管理提供创新方案,未来可拓展至停车、光伏等领域,助推新能源与区块链融合发展的新生态。
《退役电池储能系统上市:度电成本下降40%》
2025
05-28

《退役电池储能系统上市:度电成本下降40%》

国内首套退役电池储能系统正式上市,采用梯次利用技术,度电成本下降40%,仅0.3元/kWh以下。该系统通过智能BMS和AI管理提升安全性与寿命,适用于电网调峰、风光配套等领域。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,退役电池储能将成为千亿级市场,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《冬奥氢电并网实践:混供系统供电稳定性达99.98%》
2025
05-28

《冬奥氢电并网实践:混供系统供电稳定性达99.98%》

北京冬奥会成功应用氢电混供系统,实现供电稳定性99.98%,大幅降低碳排放。该系统通过氢能与智能电网协同,为赛事提供高可靠、零碳电力,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典范。这一实践不仅保障了冬奥赛事,更为未来氢能大规模应用及微电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,推动中国能源绿色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