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电桩
案例
我们
首页
汽车充电桩
电瓶车充电桩
SaaS平台
服务支持
客户案例
新闻中心
关于微鹏
所有
产品 (0)
文章 (13)
选择范围:
不限时间
1天内
1周内
1月内
筛选
满足条件的文章
跨界玩家(如壳牌、BP)的充换电布局
2025-10-24 10:20:31
【文章】
随着电动汽车普及,传统能源巨头如壳牌和BP等跨界玩家积极布局充换电市场,以应对能源转型和把握新商机。他们通过收购充电服务商、整合现有加油站网络、投资换电技术以及与汽车制造商合作,在全球建设快速充电站和
换电站
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,还推动了行业标准化和网络扩张,加速了电动汽车生态的完善。未来,这些玩家有望在清洁能源领域发挥更重要作用,提供更可靠的充换电解决方案。
换电模式与充电模式的政策支持对比分析
2025-09-10 10:26:46
【文章】
本文对比分析了换电模式与充电模式的政策支持差异。换电模式政策聚焦基础设施和标准建设,如补贴
换电站
,优势在快速补能,但挑战是投资高和接受度低。充电模式政策更广泛,包括充电桩补贴、电价优惠,因技术成熟和易部署而更受倾斜。总体,充电模式主导当前政策,换电模式在特定场景有潜力,政策需优化促进公平竞争。
《
换电站
与超充桩:政策补贴下的路线选择》
2025-08-20 10:50:59
【文章】
政策补贴驱动下,
换电站
与超充桩的路线竞争本质是补能效率与规模经济的博弈。换电长于体验但困于标准与成本,超充胜在兼容性却受制于电网与技术。二者并非简单替代,而是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互补共存。政策的关键作用在于精准激励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,最终推动构建“车-站-网”深度融合的智慧能源网络,为用户提供多元、高效、无缝的补能选择。
《重卡
换电站
与超充站之争:干线物流场景数据对比》
2025-07-17 17:15:14
【文章】
换电站
和超充站在干线物流场景各具优势:换电效率高、适合固定线路,但成本高且标准不统一;超充灵活性好、长期成本低,但补能速度稍逊。目前,换电在封闭场景更占优,超充则适配长途运输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和政策推动,两者或互补共存,共同助力新能源重卡规模化应用。
《
换电站
与超充站投资对比报告:全生命周期成本差达27%》
2025-06-19 16:44:23
【文章】
《
换电站
与超充站投资对比报告》显示,
换电站
全生命周期成本比超充站低27%,主要得益于更高运营效率、更低边际成本和电池梯次利用收益。超充站虽初始投资较低,但受限于补能速度与电力需求,长期经济性逊于
换电站
。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进步,换电模式或成未来主流。报告为投资者提供关键洞察,助力布局新能源补能赛道。开启新对话
查看更多...